第7版
综合
2020年11月16日
浙江交工援藏人员郑孙秀:只要藏区人民需要,我还来!

本报讯 从拉萨出发,沿109国道北上320多公里,绿色渐行渐远,雪原越来越广袤。这里是那曲,是郑孙秀驻守了15个月的“战场”。

距离返回浙江只有不到3个月了,他倍加珍惜剩下的时间,对接推广牦牛肉、跟踪推进牦牛追溯体系建立、筹备百亩联栋温室(蔬果大棚)项目的全面验收……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分钟用。

郑孙秀是浙江交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员工,也是浙江第九批援藏技术人才中的一员。来到那曲15个月来,他用真情和智慧谱写援藏诗篇,用实干和汗水融入援藏丰碑。他就像青藏高原上最美的格桑花,扮靓藏区人民的小康之路。

知难而进,踏进生命禁区

那曲,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羌塘草原东端,平均海拔4500米,一年有长达十个月的冬季,常年大雪、气候高寒、氧气稀薄、冻土层厚……如果说进入藏北高原是到了“地球第三极”,那么走进那曲就像是到了“生命的禁区”。

2019年7月,浙江省国资委首次采用组团模式,从下属三家大型国有企业中选派援藏人员承担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国资系统的工作任务。31岁的郑孙秀主动报名:“因为工作原因我曾多次前往西藏,对西藏情况有所了解。藏区人民真诚和热切的眼神令我牵挂,我也想趁年轻为祖国偏远地区做些更有价值的事。”如愿成为援藏候选人的他,接到问询电话后没有一丝犹豫,只有一句铿锵有力的“我可以”。

2019年7月29日,郑孙秀赶赴那曲,担任那曲地区羌塘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简称“牧发公司”)副总经理。在抵达那曲前,郑孙秀和援藏人员先在拉萨休整了5天,高原反应给了郑孙秀一个“下马威”,而到了那曲后,高原反应更是“变本加厉”。郑孙秀说:“刚到那曲的一周,出门走一会儿就会体力不支,上气不接下气,几乎只能依赖氧气瓶和公寓里的供氧设备。但我时刻都在提醒自己,我现在代表的是浙江交通集团,是交投铁军,铁军的意志决不能动摇!”

“牧”之所及,“身”之所向

那曲被誉为“牦牛之乡”,牦牛产业规模大、质量高、市场好,是当地牧民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但是长久以来牦牛“走不出去”,影响了牧民收入。为了让那曲的牦牛肉有销路,郑孙秀一边拓展牦牛肉在浙江的销售渠道,一边与那曲市商务局对接,组建牧发电商子公司,搭建那曲市农牧产品销售网络平台,带动当地130家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拥抱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

想法虽然有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组建电商公司不仅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更需要搭建完善的公司运营框架体系。这对他来说,又是全新的考验。整整一个月,他都“5+2”“白+黑”学习电商运营的相关内容,参与电商团队招聘,牵头完成了《关于组建运营电商全资子公司的调研报告》和《关于组建那曲市云牛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的方案》,通过布设300余平方、58种商品的展销中心、引进先进支付设备等,为牦牛肉和其它农牧产品打开线上销售渠道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2019年10月开业至今,电商平台累计销售额达到80多万元,比原先实体店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一倍多。

提起那段时间的通宵达旦,郑孙秀自豪满满:“如果牦牛肉能通过电商走进千家万户,成为老百姓的寻常佳肴,那么藏区人民的收入也就不成问题了。”“与其苦熬消耗生命,不如苦于为民服务”的“那曲精神”已经成为他的座右铭。

“只要藏区人民需要,我还来!”

从2019年7月进藏至今,郑孙秀瘦了十多斤,黑了不少,他却觉得收获很大。他说:“西藏被称作眼睛的天堂,身体的炼狱。在那曲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我见识了西藏壮美的风景,也看到了浙江援藏给那曲牧民们生活带来的真正改善,我愿意继续为那曲奉献力量。”之所以能义无反顾远赴他乡,是因为他身后有理解支持他的亲人,为他守护着大后方。妻子娄彩乐特地去了一趟那曲探望丈夫,当她看到丈夫亲手打造的百亩联栋温室时,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觉得在家默默付出的一切和眼前这个“庞然大物”相比,微不足道。

在这一片净土生活的时光里,郑孙秀看到了藏区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忱,学到了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老西藏精神”。今年12月,郑孙秀将要结束一年半的援藏工作,回到原本的工作岗位上,大家问他,还有两个多月你就可以回家了,期待吗?他却出乎意料地说:“援藏是一辈子的事业。哪怕我回去了,我也会密切关注西藏那曲的发展,只要藏区人民需要,我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