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
副刊
2020年11月16日
又是中秋,又见月圆

“微云澹澹碧天空,丛桂香生细细风。”当整个古城都浸润在桂花清甜的香味中,便是中秋要来了。

对于一个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根深蒂固的吃货来说,小时候所有和吃有关的节日,都是让人翘首以盼的。好吃好玩是春节,汤圆是元宵节,青团是清明节,粽子是端午节,还有诸如馒头是六月六,灰青糕是七月半,擂圆是冬至等。

无法自制、必须中秋节才有的月饼,对于酷爱甜食的我来说,简直就是无上美味。那时候,月饼很简单,大都是十个一筒用油纸包装成圆柱状,种类也就豆沙仁和百果仁两种,但在我们一年的渴盼中早酝酿发酵成为一种别样幸福。

如水月色中,我们姐妹仨眼巴巴等着。母亲收拾好碗筷,到院中为我们分月饼。母亲把一个月饼切成五块分发。最后她和父亲又往往把自己那份让给我们。我总是两只手捧着分到的月饼小心翼翼地吃,就怕掉了碎末末。

我舍不得一下吃完,不敢用牙齿,就用舌头舔着,先吃外面油酥的皮,一层一层地细细品咂着滋味儿,再一点点吃到软糯的豆沙馅、甜香的果仁馅,最后,把手指上的碎屑也舔干净,揣着包月饼的油纸意犹未尽舍不得扔。

大学毕业班那年的中秋夜,我们在海滩上过。碧空、明月、清风、沙滩、海浪、涛声、篝火、啤酒,还有意趣相投的同龄人,最后一次一起过中秋的伤感、对前途何去何从的迷茫和青春年少特有的乐观豪迈交织在一起,美丽的景色、特殊的心情汇成一种淡淡的浪漫。那晚,向来不会喝酒、不敢唱歌的我居然也肆意喝酒纵情高歌了。一切都那么自然,好像青春生活本就该是这样。后来,我也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海边过中秋,但时过境迁,再也找不回彼时彼地那种放纵飞翔的心情了。

成家后,我就成了家里中秋节的主事人。儿子不喜欢吃月饼,但我总觉得中秋节——这个诗意、温馨、浪漫、思念的传统节日,不该被辜负、被敷衍,无论如何,应该有仪式感。中秋夜,我们在院子里摆上长长的桌子,桌子上螃蟹、石榴、月饼是不可缺席的。月光皎洁,凉风轻送,小院里桂花、兰花、茉莉花香气弥漫,亲朋好友们喝酒饮茶吃水果品月饼,共同举杯邀明月,深深的情浅浅地说,尽兴之处,开怀大笑。孩子们在月下也特别兴奋,叽叽喳喳嬉笑打闹,不时有银铃般笑声爆出。朦胧月光洒落庭院,照在每个人的笑脸上,小院里过中秋,总是那样简单又美好。

当然中秋时节,约三五好友出门到海边赏月是最好的,租个民宿,民宿必须有一个面朝大海可以烧烤的大露台。“海上明月共潮生”,碧空高远,清凉的月光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恬静、清寂深邃,一派海天一色无纤尘的气质。独自一人在这样的月色下,不免会莫名生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但如果有了烟火气,有了朋友亲人的陪伴,有了孩子们的欢笑,空气里荡漾着幸福的味道,这样的月光便刚刚好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更珍惜安康团圆,更明白岁月静好背后是多少人的负重付出。中秋月更圆,家国情愈浓,今年中秋节恰逢国庆节,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在国家前进的步伐中,收获更多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