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
党史学习教育
2021年10月08日
望道收费中心所:“金火种”传承红色信仰

红色地标

 
 
 
 

 

杭金衢高速望道收费站,为纪念《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陈望道而得名,是浙江省首个以人名命名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处在迎接“望道初心之旅”起点的望道收费所,以“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为引领,积极打造望道“金火种”品牌,并在日常运营管理、畅通道路环境,筑牢抗疫阵线、践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夏至时节的义乌,气温逐渐升高。望道收费所“星火展示厅”内,也呈现出更加火热的景象。“金火种”志愿服务队成员们正在支部书记卓建影的带领下宣讲红色故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初心之旅的起点,我们一边学习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红色历史,一边更好地传承、传播红色文化,我们感到无比光荣。”卓建影说道。

2021年6月,望道中心所挂牌成立浙高运公司“党员学习教育基地”,由“星火”展示厅、“火种”培育室、望道“金火种”驿站等红色微景观组成,展现“交投铁军”传承初心信仰、守护美好出行的精神面貌。展厅面积100余平方米,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展陈手段,多层次展现陈望道的重要事迹、《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甜字墙、信仰树、初心邮筒、宣誓墙,新形式将视觉文化时代的审美意趣融入党史教育,用接地气、年轻化的语言方式,让参观者们更主动地去接受革命文化的学习,把深刻的语言讲通俗、深邃的思想讲透彻。以一堂红色党课、一份红色书卡、一部红色视频、一场红色体验等“四个一”构建的“实境+体验”沉浸式教育模式,为新党员系好入党第一扣。

信仰恒在,历久弥新。100年前,《共产党宣言》中译本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100年后的今天,在这个小小的“星火展示厅”,红色基因在这里赓续。以《共产党宣言》作为传播真理力量的红色火种——“金火种”党建特色品牌日渐鲜活,这个展示馆正成为真理传播的阵地、追溯信仰力量的场域、创新党员学习教育的课堂。

 

红色故事

 

 

 

 

 

 

 

红色记忆,薪火相传。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以及追求真理的故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真正懂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根有魂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而今,望道收费所“金火种”志愿服务队把回馈社会、服务公众作为“信仰路、初心所”的神圣责任。建党百年之际,“金火种”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带着长期帮扶的城西街道五保户楼滨水爷爷和他12岁的儿子,再次来到陈望道故居,与他们一起回顾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真理的味道”流传至今

走上老街,时间仿佛穿越回了上世纪,陈望道在村里时的模样。家家房前屋后都布满了杏树,这是分水塘村的村树。“杏树的寓意,就是信仰。”就在那片杏树林前,立着一块大石,当地把“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句名言刻在了上面。

这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1920年早春,在那间著名的柴房里,陈望道废寝忘食地翻译《共产党宣言》,每天的饭菜,都是母亲送来的。有一次,母亲做了糯米粽子,外加一碟红糖送进来放在桌上。过了会儿,母亲在屋外问:“粽子吃了吗?糖甜不甜?”陈望道头也没抬,“吃了,甜极了!”等到母亲发现陈望道满嘴黑乎乎的墨汁,他才意识到自己蘸的根本不是红糖,是墨水。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还讲述了这个故事,于是“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传开了。

“金火种”服务队成员小裴站在柴房里说:“陈望道觉得只有这间柴屋安静,不受外界打扰,能让他静心翻译。”现在,这间柴房最受参观者青睐。这个只有一条板凳,一块门板和几堆柴火的屋子,是根据村民的回忆修缮的。板凳上,陈望道蘸墨吃粽子的雕塑栩栩如生,仿佛101年前的那个早春。

“开天辟地”创造历史的思想起点

在展示馆一楼的橱窗里,《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封面图被人们久久凝视。“仔细看,这本只有56页的小册子,长18.1厘米、宽12.4厘米,封面是淡淡的红色。从1920年到2021年,百年风雨稀释了它鲜艳的色彩,但其中蕴含的思想光泽却历久弥新。”

那一年,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暗潮涌动。万千进步青年,激情勃发,却又踌躇迷茫。他们想要改变,渴望有所作为,却又不知路在何方。而此时,由陈望道先生首译的《共产党宣言》如同一颗从遥远西方引来的火种。

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正式公开出版,迅速风靡神州大地,受到先进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的热忱欢迎。初版的1000册,很快售罄;次月重印的1000册,也很快被抢购一空。源于这颗火种,一经播撒便将红色激流融入黄色土地,在中国大地形成燎原之势,揭开照耀中华的壮丽日出,涤荡风雨如磐的暗夜,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

到1926年5月,仅平民书社共出版了17次;北伐战争中,曾有一个时期在军中散发此书,人手一册,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出版发行,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创造历史的思想起点。它影响了无数激进民主主义者和改良主义者由此转变成为共产主义战士;让苦苦思索中国出路的先进分子,从中看到了希望,感受到真理的力量,它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小裴将宣言的红色精神讲给楼滨水家00后的小朋友,也教他如何转述给身边的同学。听着小朋友学讲故事的稚嫩语气,这也是我们心目中的一种“信仰的传承”。

“一脉相承”赓续传承融合的红色基因

百年前,到分水塘村要翻山越岭很不方便。陈望道向村民描绘美好的蓝图:“有一天,我出去,有条件的话,帮你们打开这个山洞。”百年后,随着东萧线贯通、杭金衢高速建成,分水塘村到义乌市区仅需十几分钟车程,吸引着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游客。陈望道向村民描绘的蓝图在100年后终于成为现实。

历史的书页一一翻过,初心的传承从未间断。一代代共产党人薪火相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好增进人民福祉。距离望道故居最近的高速收费站——望道站内设有“星火”展示厅、“火种”培育室、望道“金火种”驿站等,融入了大量与陈望道先生相关的元素,已打造成为浙高运公司“党员学习教育基地”。学习教育基地建成以来已开展“实境+体验”沉浸式教育10余场次,参观交流300余人次,建立了支部书记领学、线上线下促学、外部资源联学的“三学”机制,通过班前“学党史快问快答”“百名党员讲百个党史故事”等学习形式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在望道精神的浸染下,金华管理中心组建了“金火种”党员突击队,开展党史宣讲、暖心助农、温馨服务等志愿活动,攻坚诸永高速集约化施工、道路应急抢险等,以红色动能促进中心工作提质增效,并切实发挥“大党建”作用,加大“金佛手”纪检品牌、“金山茶”工会品牌、“金小青”共青团品牌等创建力度,不断深化“三同”家文化,让每一位员工在文化融合上同频共振。

“金火种”服务队将回馈社会、服务公众作为“信仰路、初心所”的神圣责任,不仅向更多人讲述“手沾墨水口来尝的故事,更主动投身公益事业,还开展精准帮扶,形成“小康路·爱归巢”长期结对帮扶机制,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路上贡献了“金火种”力量。

 

红色人物:陈望道

陈望道(1891年1月-1977年10月29日),原名参一,笔名陈佛突、陈学帆,浙江义乌人,教育家、语言学家、翻译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1920年春翻译并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1915年1月赴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法科,获法学学士学位。1919年回国后,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国文教员,从事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活动。曾任《新青年》编辑,1920年起在复旦大学任教。1949年之后,积极支持文字改革和推广普通话工作,建立了中国修辞学的科学体系,是《辞海》修订第一任总主编。著有《修辞学发凡》《文法简论》《作文法讲义》《因明学》《标点之革新》等。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文化部长,华东高教局局长等职,长期任复旦大学校长。1977年10月病逝,享年8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