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
专版
2018年12月06日
匠心坚守品质铁军筑路杭海

 

 
 
 
 
 
 
 
 
 

潮涌钱江,筑梦杭海。紧扣交通强国建设的时代脉搏,践行省交通集团“争做世界一流企业”使命,杭海城际铁路作为全省首个PPP轨道交通示范项目、海宁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正以红船领航、勇立潮头的气魄稳步前行。这条打通大湾区杭州海宁两个城市的快速通道,正如钱塘江翻滚而来的汹涌波涛,奋力搏击、攀登重重巅峰。

红色基因 根植杭海之梦

杭海城际铁路是集团公司首个PPP项目,也是杭州都市圈城际铁路的4条支线之一。它全长48.1公里,全线共设13个站,总投资142亿元,全线于2017年9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截至今年11月22日,项目当年完成投资30.5989亿元,占年度目标(30亿元)的102%;累计完成投资61.6151亿元,占总投资概算的43.41%。高架区间累计完成77.04%,地下区间完成60.6%,高架车站71.5%,地下车站66%,车辆基地完成57.14%。

2018年1月29日,杭海城铁项目首个明挖区间主体结构封底;2月5日,海宁制梁场通过梁场取证;3月25日,盐官制梁场通过梁场取证;4月29日,全线首片梁架桥机架设成功;5月8日,杭海城际铁路1号盾构始发;8月24日,盾构下穿沪杭高铁顺利通过;10月1日海昌路站主体结构封顶;10月15日海长区间左线盾构顺利接受实现全线首条盾构区间单线贯通……随着杭海城铁项目突破一个又一个重大工程节点,海宁与杭州实现“一小时通勤圈”“鹃湖牵手西湖、潮城融入杭城”,已是近在眼前。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红船精神”的发源地嘉兴,杭海人正走在全省首创轨道交通行业PPP模式创新的路上,日夜奋斗,竭力奉献。

将“红船精神”深植于杭海之梦,是每个杭海人统一的思想共识,打造红船旁的党建高地,是杭海人的党建工作目标。PPP项目作为社会资本方与政府方合作的一种新模式,更要求加强党的领导。浙江杭海城际铁路有限公司党委着眼这一实际,在今年5月联合项目全线20家包括项目公司、地方指挥部、银企合作单位和各参建单位的党组织组成“杭海城铁PPP项目党建联盟”,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系统的近300名党员力量,将参建单位党组织整合为紧密型党建共同体,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合力,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项目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红船精神的引领下,项目党建整体水平大大提升,党建合力正转化为项目建设的强大动力,推动着杭海城铁项目高效稳步的发展。

品质锤炼铸就一流城铁

将杭海城际铁路打造成为品质工程、高效工程、百年工程,是杭海人的初心和使命。杭海人以“全面打造一流城铁品质工程”的理念为引领,夯实安全生产之基,围绕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作业标准的创新引领,不断构筑完善城际轨道建设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杭海城铁工程全线集中设置了2处箱梁和2处管片预制厂、4处混凝土拌合站、18处钢筋加工厂,实现“工厂化”生产;全线投入盾构机、提梁机、架桥机、搬梁机、龙门吊等机械设备300多台套,分专业按工序工效控制要求配置机械设备,实现“机械化”生产;广泛应用“互联网+”等技术,建立拌合站与试验室远程信息监控系统,有效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控制追溯,建立城乡天眼视频监控系统,全面高空覆盖监控施工工点,实现“信息化”生产。

为确保工程品质,全线设置严格的工程建设原材料把控流程,从源头确保工程建设原材料品质;严抓过程控制,实现工程全寿命安全责任的可追溯;出台《标准化作业管理手册》,从施工布局到制梁场、拌合站、实验室、钢筋加工厂、施工便道,再到办公生活区,无一不基于标准,精细化管理。在建设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坚持绿色化施工,严控噪音扬尘,实行清洁运输,开展生态环保节能顶层设计,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

杭海城铁公司作为项目管理单位,更是建立了完善的内业管理标准化体系,督促各参建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体系,健全并完善各类管理标准化台账,规范工作流程。为有效激励各参建单位推进工程建设,公司强化对参建单位的激励约束考核力度,开展“两美”浙江立功竞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同时,不断促进管理品牌化,打造“1+9”品牌,与九家施工单位紧密相连;建设“阳光工程”管理,系统将施工、监理、设计、第三方服务等纳入日常管理……管理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助力了项目建设,彰显了杭海城铁的魅力。

求索创新打造“智慧工程”

杭海城铁工程建设发展的每一步,都带着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的深刻印记,杭海人不断将先进管理模式、前沿科学技术融入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在“创新”这一领域,奋楫争先。

管理模式创新不可或缺,杭海人探索实践国际劳工组织“SCORE”理念在项目的落地生根,结合轨道交通特点,成立杭海城铁公司公司、施工项目部、高风险作业工班三个层级EIT小组,明确各级职责并形成联动,以自下而上的自主式管理模式,群策群力,汇集集体智慧,共同推进项目安全发展。

科技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力量,杭海人一直以来以打造“智慧杭海”为目标,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依托BIM可视化模型,在项目全线加强可视化、精细化、一体化和智能化应用,实现对工程设施全生命信息化管理;依托“天眼”视频监控系统,在项目全标段实现对施工现场24小时无间断监控;依托二维码技术,建立物料追踪平台,在预制箱梁、管片构件方面实现综合信息追溯;依托智能张拉、压浆系统,在全线预制梁、现浇梁预应力工程上,实现“多点同步”张拉工艺;依托智能喷淋养护系统,在全线所有预制箱梁、墩身混凝土养护方面,实现全天候全湿润混凝土养护;依托智能数控技术,在钢筋加工厂引进数据钢筋剪切和弯曲机器人生产线,实现钢筋加工的现代化、精益化、智能化;依托光伏发电技术,将以盐官车辆段内围墙、部分屋顶和空地、车棚作为载体建设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约为1.8MWp,所发电量优先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建成后将大量节省火电煤耗,绿色环保。

尽心竭力 护航“百年工程”

杭海城际铁路项目是海宁连接杭州的“百年工程”。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和人声的鼎沸,一幅城与城之间的美丽画卷已经徐徐展开!

杭海城际铁路PPP项目是海宁市各方支持决策力度最大的一个项目,自项目开工以来,企地双方共建共赢,凝心聚力,克难攻坚,高效推动着项目建设。今年以来,共处理管线问题45项;排除外围干扰因素17项;解决施工审批、协调问题11项;其它综合类问题11项,年度攻坚破难问题按时效同步解决率98.8%,为公司项目营造了快速推进的施工环境,较好的保障了项目的推进和规范化建设。

项目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已逐渐显现,发展规划、产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巨大变化。杭海城际铁路沿线的土地开发已兴起,并蓬勃发展,带动周边乡镇土地面貌、发展规划发生了改变。同时,杭海城铁公司因项目建设管理引进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几十家建设、施工以及监理单位在沿线提供了数以千计的工作岗位,吸收了大量海宁当地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建设工人。进入运营期后,还将为社会提供大量车辆、供电、通信、信号、自动化设备和轨道专业岗位以及相关产业建设、一线站务、乘务人员岗位。

铁路建成后,城铁车站的辐射带动作用将被充分发挥,海宁市的城镇化水平,生产、生活空间布局将大大改变,沿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逐渐完善,将促进产城融合、宜居宜业。以杭海城际铁路这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突破口,沿线可发挥城铁各种关联产业的资源优势,围绕地区资源和城镇特色,积极开展“城铁+旅游”“城铁+物流”“城铁+地产”等基于城铁建设的“城铁+”等各类产业的开发和协同发展。

长路漫漫,任重道远。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红船精神”的萌发地,杭海人秉持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时代浙江精神,继续弘扬省交通集团的“铁军”作风,誓将杭海城铁项目建设成为品质工程、高效工程和百年工程,为省交通集团实现“125”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为加快浙江现代交通示范区建设,践行“交通强省”战略做出先行先试的有益探索。

杭海城铁项目正掀起新一波建设热潮,在杭州湾北岸平原上,一条全新的轨道交通线路正在成形,一条新的城铁经济带正在迅速崛起,它将为我省大湾区和大都市圈的构建提供强大的交通助力。三千多名杭海人正勇担使命,苦干实干,拼搏在新的建设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