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
副刊
2018年01月29日
寻“年”记

冯骥才说:“年味”,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也就是说世界在进步,社会在进步,“年味”自然也应该与时俱进。但现如今,很多人抱怨说年味淡了,渐行渐远,过年也和平常日子没差别,因此无法真正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年味中的酸甜苦辣。

2018悄然而至,狗年的钟声也即将敲响。在逝去的光阴中,我细细品味着年味。孩提时候的我们观察敏锐,会在绿树掩映的红灯笼里发现年味,会在挨家挨户门前的春联中感受到年味,会从烟花爆竹的喜庆热闹中谈论着年味。那时候的年,意味着团圆,那时候年味,是团圆的味道,充满着温馨。现在,随着的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心的隔阂却不断加大,在不知不觉间筑起“围墙”,年味可能是在那儿,只是人心淡了,感受就淡了。

我很庆幸自己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也庆幸自己过年的时候能够在家。这比那些出门漂泊,四处打拼而不能着家的游子幸福太多了,能在快要过年的时候品味年味,感受家的温馨。为准备能够过个好年,妈妈总是会提前带领着我们打扫房间,整理门面,准备各式各样的食材与年货,当然,最重要的戏份莫过于年夜饭。

记忆中的年夜饭都是妈妈的背影。妈妈会在大年三十之前为全家人准备好一大桌辞旧迎新的菜,有鱼、芋、肉,豆芽菜、饺子……而妈妈每做完一道菜便会津津乐道得向我们介绍菜色、寓意……红色的鲤鱼是每年的必选菜目,意味着年年有余,富贵呈祥。妈妈告诉我,中国人热爱红色,不仅红红火火,更让整桌菜也充满着喜气洋洋,将它摆在桌子的正中央,有模有样得呈现着“鲤鱼跃龙门”的姿态,与周边菜盘里的装饰交相辉映,不仅好看,而且令人垂涎三尺、胃口大开。当然,还有年夜饭中的压轴菜——饺子,小的时候会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妈妈勤劳包饺子的背影,看着面粉在妈妈的手中,神奇得变成一张张皮,最后变化成有许许多多个性的饺子,但是调皮的我总是会在看着看着就忍不住伸手“帮忙”,最后弄的衣服、脸上全是粉白粉白,哭笑不得。妈妈总是会用上好的调料包饺子,晶亮的皮儿,多汁的馅儿,翡翠似的韭菜中还藏着嫩红的虾仁。看着这些妈妈亲手包好的饺子在锅中翻滚,总是感觉它们会像我投来暖暖的“笑意”,这让那时候的我乐开了花。“饺子上桌咯,”我的小手抢着端着一大锅的饺子便上桌了,忍不住得偷吃几个。当全家人紧紧围坐在刚出锅的热腾腾的饺子面前,品尝香味可口的馅儿,感受着那盈盈的汤汁一点点渗透在舌尖的味蕾上,我的心中是一阵阵的美妙,因为这也是我能想象到的最正宗的年味。

年的味道,在时光的画卷中,携带着幸福吉祥慢慢地舒展开来。虽然随着时间的逝去,会幻化成一道流水,一阵轻烟,但是仍然感谢那些在陪伴自己生命的每一个人,带给我们永恒难忘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