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
专版
2018年09月11日
为企业发展插上创新之翼

 

 
 
 
 
 
 
 

金丽温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之路,始终将创新视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统筹创新管理,集中创新资源,培养创新人才,不断推动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公司上下形成了“人人皆能创新,事事皆可创新”的良好氛围,建立了一套运行良好的创新机制,打造了体系较为完善的创新平台,培养了以刘松荣为代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同时也积累了众多值得推广借鉴的创新成果,创新为企业发展插上了起飞的翅膀。

近几年,公司先后取得了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10余个省级以上奖项,取得各类专利23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业20件,在《科技与创新》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8篇,《公路隧道悬挂风机基础健康性动态检测技术研究》等多个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同时,以闪电清障法、违规绿通车治理等为代表的管理创新项目也得到集团公司的肯定,并在集团范围内推广,收费、隧道中心所管理模式等体制机制创新成果被集团确定为新三定方案模式,在集团内全面推行。主要做法是:

在实践中摸索完善创新保障制度,为创新工作铺设高速路

创新具有前沿开拓性与不确定性的特点,同时也伴随着不可预见的风险。作为员工个人往往很难承担创新失败带来的风险,这时就需要企业为创新工作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从而推动创新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了鼓励引导员工积极投身创新与技术改造工作,早在2008年公司就出台了《创新项目管理办法》,从创新项目立项、实施、结题、奖励、评估等八方面给予员工全面支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逐渐发现存在以员工个人为主导的“五小”创新,有很多有实用价值的创新项目达不到立项的条件;创新团队在技术力量不足以支撑整个项目;有的创新项目难以马上对其效益效用作出准确的评估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创新实施中存在的制约问题,公司在2011年、2017年对制度进行了两次修订,完善奖励和后评估管理,加入了设立专项保障资金,加强课题攻关技术支持等内容条款。公司设置创新奖,分为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奖金2万元、二等奖奖金1万元、三等奖奖金0.5万元。公司设立创新专项基金专有账户,每年列支一定预算作为创新专项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当年经费节余,自动结转下一年度使用。还规定了创新项目后评估,具体是指对已经完成验收的科技项目在技术价值、综合效益、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评价,项目验收1年后对项目进行首次后评估,之后每年动态调整评估值,3年后给予综合评定分值(成效明显的可适当缩短评定周期)。这些举措,进一步优化了创新机制,加强了制度保障。

面向基层工作实际搭建有针对性的创新平台,为五小创新项目提供培育孵化器

公司成立以来通过搭建创新平台,为小技改、小发明、小创造的提供了充裕的发展空间。公司于2008年就选拔技术骨干成立了综合、IT、电力等专业技术小组,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集中技术力量进行创新攻关。2015年公司进一步集中创新资源,强化创新平台功能,成立了刘松荣技能大师工作室,将被动式、任务式的工作转换为主动创新。过去每当员工在工作中碰到问题,产生改进的想法点子时,苦于没有系统的工程学知识,好的想法往往难以落地,并难以最终转化为创新项目。有了公司的创新平台,恰恰解决了员工创新系统知识不完备的痛点,通过在平台中“找团队、搭班子”的方式,使某个切实可行的好点子能够迅速落地,并形成可观的经济效益。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创新平台由无到有,从小到大,并通过刘松荣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带动,逐步延伸至各管理处,成立了收费、监控、信息化等6个专业分室,基本实现“一处一室,一室一专业”的整体布局,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矩阵,为公司聚集人才与孵化项目的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创新平台的支持推动下公司“五小创新”成绩斐然,近50项成果在公司内部应用,其中有20项具有较大推广价值,其中金华处的《超长车(自助发卡车道)红外防砸车系统》、丽水处的《分布式太阳能光伏试点应用》、温州处的《路面裂缝帖缝机应用》、龙丽处的《收费站非机动车及行人误闯高速报警系统》、丽龙处的《短隧道太阳能市电双冗余供电装置》、龙庆处的《高速公路自动发卡机车道超限检测系统》、监控中心的《隧道智能通风系统应用》等小发明、小改造,都有效改进提升了公司营运管理水平,较好地实现了企业的提质增效。

以人为本持之以恒培养创新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创新铁军队伍

有了制度的保障,有了平台的支持,创新工作的基础已经建立,此时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成为工作是否可以持续向前发展的关键。在某种意义上看,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人才驱动,公司成立10多年来,从人才引进、内部培养、激励机制和职业规划等方面不断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培育了在机电设备、工程养护、综合管理等专业领域内技能娴熟、工作高效、能力突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首先是加强内部人才选拔和培养,通过开展竞聘上岗制从基层选拔人才,实施人才跨单位交流轮岗制优化队伍结构,每年还选派各级优秀管理、技术人员前往外单位参观交流、业务培训,组织技术骨干到科研院校、项目建设单位专题学习,特别在大师工作室设立后,开展的“四个一”活动、以师带徒等方式有效推进了创新人才梯队建设。其次是逐步健全内部激励机制,在薪酬管理制度中设立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双通道,进一步明晰技术人员的职业规划路径,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多年来,公司员工围绕着技术攻关、管理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持续发力,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层出不穷,充分显示了人才兴企的强大力量,创新工作在一支优秀的创新人才队伍的支撑下焕发勃勃生机。第三是高度重视基层员工创新,公司积极引导基层单位和一线员工作为创新创效活动的具体参与者、支持者和实践者,将创新活动与“两年”活动、争做一流企业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凝聚一线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把技能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创新资源,把工作成果转化为创新成果,实现用创新实干来有力推动企业大发展。

重视创新文化的塑造和引领,不断造浓创新实干的工作氛围

“二流的企业靠管理、一流的企业靠文化”。在创新工作上,也同样如此。经过多年来的坚持推进,追求创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在广大员工中形成了善于借鉴学习、不断追赶超越,积极开拓创新的创新文化。公司注重树标立标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在公司内部挖掘培养了以刘松荣为代表的一批创新先进典型,通过在培训教育、科研课题、经费支持等方面的倾斜培养,进一步提升先进典型的业务技能、创新能力和业绩成果,通过身边的故事、朴实的事迹,号召广大员工向先进学习,树立人人是创新主体、人人创岗位标杆的理念。在具体项目的实施上,注重奖励鼓励支持,每年给予在技术创新创效、课题项目研究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特殊贡献奖励。2017年评选出了以闪电清障法、“五位一体”巡查资源整合、高速公路通行费发票报税软件、公路隧道悬挂风机基础健康性动态检测技术研究等为代表的创新奖,发放了2.5万元奖金。引导广大员工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投身创新创效实践,开展创新金点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有效激发公司内部的创新积极性。在公司氛围营造上加强创新文化元素的融入,结合“家文化”理念,将创新文化的“基因”积淀、提炼和固化下来,进一步深化对公司锲而不舍创新理念的诠释,通过举办创新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创新创效活动,组织员工积极参与、献计献策,鼓励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的岗位工作做起,形成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的良好氛围,真正使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为集团“争做世界一流企业”的征程中贡献更多的“浙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