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
专版
2020年07月02日
临建高速通联浙皖 以品质工程促长三角一体化

在临建高速最长的英公隧道,轮胎式多功能拱架台车正在有序地安装钢拱架,目前全线11座一公里以上长隧道均已进洞施工;在於潜枢纽主线桥,长宽各1.5米,高15米,重量约90吨的立柱缓缓落下,和现浇承台实现“毫米级”拼接……作为浙江、安徽两省间最后一条断通高速,临建高速先行段的一线工人冒着烈日高温,抓紧施工,不断加快进度,力争于2022年前建成,推动长三角地区交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临建高速起于浙皖交界的千秋关隧道,路线往南经过杭州市临安区、桐庐县、建德市,终于杭新景安仁互通处,路线全长约85.5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项目总投资约206亿元。截止目前,临建高速累计完成投资53.89亿元。

01 千秋关隧道年底前贯通

浙皖联通将更进一步

临建高速是《长三角都市圈高速公路网规划方案》“十横、七纵”路网布局中的“一纵”——宁金高速公路的重要一段,也是浙江和安徽两省间最后开工的省际断通路。临建高速建成后,宁金高速安徽段将会直接与我省高速路网相接,实现省际公路布局的无缝衔接,对于完善安徽省与浙江省的高速公路路网建设,增加省际路网与出省通道,推动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对接和服务与长江经济带战略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按照计划,临建高速先行段将在2022年杭州亚运会前建成,结束安徽宁国到杭州临安之间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2023年,临建高速全线建成通车,合肥等安徽中心城市与浙江地区实现深度联通。

其中,作为项目的咽喉要道,千秋关隧道连接浙江安徽两省,目前,该隧道已累计进尺近300米,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打通,届时,浙江安徽的省际断通节点将真正实现贯通。

02 大力推广机器换人

高水平打造品质工程

临建高速全线设置桥梁70座,隧道29.5座,桥隧比高达65%,是典型的山区高速。项目路基段落分布比较零散,全线仅可利用宽8.5米的16省道作为主要运输通道。为了高质量高水平打造品质工程,临建高速大力推广机器换人。

面对项目先行段要在2022年杭州亚运会前建成通车的目标任务,全长4432m的英公隧道的如期贯通至关重要。为此,临建高速持续推进机器换人,在传统设备的基础上,创新升级出电缆沟一体式二衬台车和轮胎式多功能拱架台车两种设备。“以前安装隧道钢拱架需要8个工人,耗时3.5个小时,设备升级后,现在4个工人只需要2个小时就可以安装完成,工作效率上去了,工人在隧道内工作时间缩短了,安全风险也降下来了。”临建高速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克服山区高速建设土地稀缺、作业面狭小,运输条件差等难题,临建指挥部在总结杭州板块建金高速、西复线等在建项目预制装配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在全国山区高速项目中率先大规模推广应用预制装配式技术。按计划,临建高速将在全线涵洞、护栏及5座主线桥梁上采用此项施工技术,其中预制立柱472根,预制盖梁197个,箱涵82道,拱涵1道,预制护栏约80千米,装配式混凝土浇筑量超过8.3万立方米,为全国山区高速公路工程装配式工艺大规模推广应用作出有益尝试。

作为全国7个科技示范工程之一,临建高速也在今年启动了“智慧监理”工程,即借助智慧监理软硬件资源,如智慧监理云平台全面推广、视频监控系统现场布点、监理人员智慧终端100%覆盖等,根据定位、拍照等功能,实现监理工作痕迹的公开、透明、可溯源,规范监理行为,充分发挥监理作用。预计该科技示范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减少监理人员内业工作30%以上,降低监理总体运行成本10%以上,同时大幅提高监理工作效率和安全隐患治理效率。

03 “通景”“融景”“造景”

助力打造景区化高速公路样板

临建高速以打造“浙西南景区化高速公路样板”为目标,自设计阶段起结合“高速+旅游”发展新业态,因地制宜“多借景、少造景”,为全国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转型升级探索路径。

临建高速沿线分布着瑶琳仙境、耕织文化园等众多景区、产业区以及历史文化名镇,自然条件良好。为打造“浙西南景区化高速公路样板”,临建高速最大程度降低现场作业带来的扬尘、污水等污染,还将采用如隧道洞口“零开挖”、渐变段绿化等一系列设计方式,打造绿色环保型、环境友好型、创新驱动型的绿色公路,助力项目建设“通景”“融景”“造景”,实现“人在车中坐,车在景中游”的交旅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