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
副刊
2018年03月22日
偶遇郑义门

从丽水老家回杭州,不小心走了杭金衢高速。就这样,我偶遇了郑义门。远远看到郑家坞出口,我还是心动了:作为郑氏子孙,理应去瞻仰一下传说中的“江南第一家”,于是又一个右拐离开了高速。现实中的郑宅比想象中的更加宏伟,一字排开的九座牌坊庄严肃穆,小桥流水的古镇水乡婉约秀丽,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即使与南浔、廿八都相比,也能平分秋色各有千秋。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温婉不争的青山绿水,养育了郑氏流传千古的家风。

郑义门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文化载体。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余年,被称做“廉俭孝义第一家”。其事在《宋史》、《元史》、《明史》中均有记载。而长达168条的《郑氏规范》,更是郑氏的传世家训,细细读来,字里行间,无非“廉俭孝义”四个字,而把“廉”放在第一位,更是体现了祖先的深思熟虑和高瞻远瞩。俭是克己,孝是尊老,义是敬友,而廉,是奉公。

我自幼在丽水乡村长大,父母皆是农民,讷言敏行,不曾有诗书传家,但也一直坚守着一些传统的作风。年愈花甲的父母已然两鬓斑白,但精神状态尚佳,摘杨梅,挖土豆,各类农活,一刻不得闲。左邻右里说起我家,总是赞许家风好,但具体家风是什么,好在哪里,农村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自己,也一直不曾细细思量。

父亲最多只当过村干部,均是党员,廉洁奉公,勤俭持家。谈及工作,父母问的无非是忙不忙,累不累,但他们对我工作上的要求,并不仅仅是在言语中,而是用他们的勤劳、刻苦、坚韧和廉洁,对我进行潜移默化。直到翻开《郑氏规范》,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老一辈人始终坚持的,正是我们郑氏先祖一直以来三令五申的,是我们郑氏后人一直以来默默坚守的。

第八十六条:子孙器识可以出仕者,颇资勉之。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任满交代,不可过于留恋;亦不宜恃贵自尊,以骄宗族。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

第八十八条: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如被诬指者则不拘此。

就是说,子孙里面,要是才华学识还不错,可以出仕当干部的,家族应予以资助。出仕后,子孙应该奉公守法,勤政爱民,不要贪污受贿,辱没家法。任满离职后,不可留恋官位,也不应该自认为尊贵,对族人趾高气扬。即使外出为官亦必须遵守家法家规,如有违反,以不孝论。

子孙在出任官员期间,有如果因为贪污受贿而臭名远扬者,活着的时候要在《谱图》上除名,死后则不许入祠堂。被诬告冤枉的人除外。

现在的人可能对族谱除名没什么概念,要是在古代,生前被家族逐出家门,死后不准进入祠堂,那非常严厉的惩罚,也因此让郑氏子孙对贪黩赃墨敬而远之,廉洁之风荡古涤今。

短短的郑义门半日行,虽是计划之外,却是命运之中。走进郑氏宗祠,重温郑氏家风,重识郑氏家训,当我再次出发,一起同行的,还有一份廉俭孝义的责任感,还有一份传承文化的使命感,让我今后的道路,更加坚实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