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
副刊
2018年03月22日
“孝”谈

前几天,我在微信看到一个80后美女博士王帆的演讲视频《做一个怎样的子女》,演讲令人深思,催人发省。演讲强调:至亲之情不应该是彼此看着对方的背影,而应该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孝顺,从一定层次上来说,就是陪伴,陪伴产生共同的经历,有了共同的经历,才会有共鸣,才会有谈话的话题。这些话题的沟通,是我们与父母交流的元素。我们现在留给父母的都是小时候那些回忆,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填充父母的现在。父母为了不给我们增添负担,两老在老家开垦了一块农田,养养鸡鸭,而我在离县城不远的高速公路站所上班。有时,面对川流不息的车流、物流、人流,心中更生岁月如梭、时不我待的感受,孝要尽心,也要及时呐!

有时候我会非常羡慕弟弟妹妹,因为他们是一直陪伴在父母身旁的。当父母在别人面前夸我孝顺时,我觉着很违心,其实最孝顺的人是一直陪在他们身旁的弟妹。当父母待我们如客,我们的孝顺从何谈起?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家贫无孝子。”我有些不认同这个说法,不论“孝迹”,“孝心”如何体现?我国古代有一部《孝经》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孝不孝主要还得看“行”。“行”在这里蕴含着事迹,说教如果没有事例,如何让大家接受:孝顺不但要有孝心,还要有孝迹,更要有可贵的值得效仿的孝行。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孝顺之心,但是我们缺少孝顺父母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人“有孝心,无孝道。”如何尽孝道,我也不懂,但我认为最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为。孝顺的方法很多,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一个拥抱、一个微笑都是孝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本身就不多,他们是最容易满足的;其次要弄懂什么是孝顺,孝顺孝顺,“孝”不一定非要“顺”着父母的意愿来。庄子说“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如果我们的父母有错,做为儿女能及时指出,是最大的孝道;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