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独来栽柳树,竹间行复采茶时。”冬去春来,又是一年采茶季。自古以来,中国独爱茶,茶是一种沉淀在骨子里的弥香,是一种累积在心灵里的寄托。一壶好茶,从采茶、到炒茶、再到揉捻、最后烘干,需用心制作,方能体会既清简淳朴又从容优雅的茶之韵。
采茶最好的时节,莫过于清明前。清明前的茶叶细嫩,香气浓郁。雨后的清晨,我背上小竹篓,穿上雨靴,步行1小时左右至半山腰,一排排整齐的茶树随之入目。采茶看似简单,实则也有不少讲究。食指与拇指挟住叶间幼梗的中部,不可用指甲掐断,再借用两指的弹力将茶叶摘断,从齐腰的茶树上掰断一棵叶片,放入背篓,这样的动作不断重复,一两个小时下来,还是有点辛苦的。茶农伯伯告诉我不同的茶采摘部位也不同,有的采一个顶芽和芽旁的第一片叶子叫一心一叶,有的多采一叶叫一心二叶,也有一心三叶,好的绿茶以一心一叶为佳。经过大半天的奋战,小竹篓也有大半框,趁着天色尚早,便打道回府。
将筛分后的茶叶摊在干净的竹扁内,放在室内通风。约两、三小时后,准备专用的铁锅,用干木柴做燃料,往灶炉内烧火,铁锅开始冒烟,将鲜叶放入,大部分的茶农会用手来炒制茶叶,但由于温度太高,我只能选择茶把(用细竹枝扎成的园帚)来反复挑翻,挑翻的动作由轻至重,由慢至快,反复进行,约茶叶水分含量30%左右时,即可出锅。
揉捻可能是制茶中最考验手法的一步了,给茶叶做个按摩,也是需要好的按摩师的,力道的大小,手速的快慢都有讲究,力道也是同样的由轻到重,手速需均匀,且揉捻需分三次进行,每次中间相隔约3分钟,看着茶农熟悉的手法,不禁暗暗感叹制茶之不易。
最后一步是烘干,烘干的作用主要是挥发掉茶叶中的水分。用一个小小的炭盆,罩上一个手编的竹罩,罩面铺上一层薄薄的茶叶,开始烘干,由于心急,我总是去随意翻动,茶农伯伯连忙制止我,告诉我,如果随意翻动茶叶会从竹罩的缝隙内掉落至炭盆,会有烟火的味道。“那茶叶受热不均匀怎么办?”我很纳闷,可以把竹罩拿开,到旁边将茶叶翻面,再放置到炭盆上,反复两三次左右,一批茶叶就算烘干完成了。
晚风清爽,捧一本书,喝一杯自制的清茶,摇曳出淡淡的清香,虽没有龙井的鲜爽,铁观音的清香,武夷岩茶的甘甜,但隔窗遥望,几处灯火,自有一番山野间悠然自得的情趣。茶,喝的是心境,品的是人生,沉时坦然,浮时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