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无心之语,让他萌生技改的想法,每年节约电费近700万元;一次重大设备故障,让他明白国之重器不能受制于人,主动请缨成功修复故障;一次无心插柳,让他倾囊相授本领,为公司培养各类技能人才40余人。他立足岗位,以“工匠精神”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他就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最美浙江人·最美工匠、浙江工匠——刘松荣。
匠心精神源自甘于寂寞、敬业坚守、十年如一日的技术积累
敬业是匠人的标识,坚守是匠人的状态,积累是匠人的追求。刘松荣说“真有趣”是一路引领他不断学习的动力所在。2008年洪渡隧道群发生故障,导致36座短隧道停电,面对17万的检修费刘松荣第一次提出了“让我试试”,并成功将维修费用降至不到2元。2009年德国进口的大功率发电机出现故障,面对厂家的束手无策,刘松荣主动请缨,反复推敲研究,仅用一个等值电阻应急修复了设备故障。“让我试试”的背后,源自刘松荣平日苦练本领的技术自信。在刘松荣身上,我们看到了只因热衷而甘于寂寞、选择坚守、苦练技术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体现在执着钻研、勇于创新、精雕细琢的上层佳品
学徒是技术的原始积累,匠人则是利用技术钻研创新,制造精品。偶然的一天,刘松荣和同事在高速公路上巡查,司机随口说了一句,“天这么亮就开灯多浪费啊”。一句无心之语却在刘松荣心里生根发芽。之后他潜心研究摸索,自己发明调光模型,进行反复试验、控制调试,完成大量的数据分析,终于创造性地发明了光感应路灯自动化控制操作法,实现了路灯、高杆灯开关从时控到光控的巨大飞跃。经测算,该项操作法仅一个管理处一年就能节约电费100万元,并被评为浙江省先进职业操作法。
就是这样无时不刻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才让刘松荣和他的工作室打磨出了31项专利技术、8个科研项目、63项“五小”创新成果。他参与研究的《公路隧道悬挂风机基础健康性动态检测技术研究》通过了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的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公路隧道洞外减光技术研究项目》被列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名录;《公路涉路作业安全智能预警系统及应用》获得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科技进步三等奖。
工匠精神流淌于无私奉献,毫无保留,言传身教的行为举止
2015年,他把这个认识转化成行动,依托工作室组织开展电工专业的师徒结对工作,吸引了78名电工专业维护人员参加,结对成效明显。此后在刘松荣的组织下,工作室一方面定期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以师傅面授、身教为主,集中授课、委外培训为辅等多种方式开展带徒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参加科研计划项目,“五小”创新活动,师徒协同完成创新工作,使学员在学习中进步,在工作中成长。从2015年11月至今,刘松荣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培养高技能人才42人,其中高级技师10人,技师13人,高级工1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