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
人物
2017年09月04日
一朝风雨同路 卅载传承匠心

人们总说,人生如路。对已年逾五十的章西福而言,那一个个在路上的日子就是真实的人生。在这条路上,他从血气方刚走到了两鬓发白,从祖国的抗震救灾现场走到了荒凉的异国他乡。三十年奔波一线,他见证了交工集团的蓄势、勃发和跨越式发展;三十载秉承匠心,即使一次次站上万众瞩目的领奖台,他依旧认定自己是交工无数筑路人中最普通的一个。一条一条道路圆满完工,一项一项工程顺利交验,那就是他作为筑路人行走在人生路上稳稳的步伐。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见到章西福时,他刚从工地赶回,非洲的阳光紫外线很强,取下墨镜就看到了他明显白出一圈的眼眶,样子有些滑稽,爽朗的笑声却让人感觉格外亲切。虽是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但章西福给笔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却是孩子般的简单纯粹。

章西福是个有执念的人,在交工集团的三十年里,从一名技术精湛的机械操作能手到统筹有度的项目管理人,从艰苦繁重的现场施工管理到前场后场协调、机械管理一肩挑。章西福的履历上有着一长串作为筑路人引以为豪的记述:1985年进入交工钱潮公司后先后参加了26个项目工程建设,2008年主动请缨到参加四川省的灾后重建工作,2015年远赴非洲赞比亚参建城市道路升级改造项目。2011年获“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先进个人”国家级荣誉、2011年获得省交通集团“百名优秀员工”、2014获浙江省“最美交通人”及省交通集团“百名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15年荣获“交工劳模”称号、2016年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一辈子做好一件平凡的事就是最大的不平凡”,这是他简单的人生格言,也是他一直在践行着的对自己的承诺。刚参加工作时,在师傅眼中,二十出头的章西福是典型的开窍晚、爱琢磨的徒弟,但人情世故上很混沌,让他操作挖机,他就整天一个人琢磨机械原理、推演细节。“就差抱着挖机睡了”曾经的工友这样描述他。因为看到了章西福的不谙人情世故,师傅一直担心他在施工行业吃不开、窝不住,出于爱护,师傅拜托老员工多多关照这个小伙子,很快,这个不声不响、不急不躁、肯学习勤动脑的小伙子赢得了师傅们的喜爱,纷纷倾囊相授。“其实,我学到的是最重要的东西是筑路人那种……一定要做好这条路的信念”说到这里,章西福有些不知如何表述。“秉承匠心,筑就匠品?”我突然想到了这么一句话。“对对对,就是这个,我从师傅们那里传承的就是一个匠人、手艺人真诚的匠心呀”这是一句感慨,更像是为自己和诸多交工筑路人流淌在血液的执着找到了最恰当的归属。

三十年来,章西福依旧不谙世事,不抽烟、不嗜酒,但是一涉及施工质量,哪怕是最小的细节他仍是会寸步不让。初到赞比亚卢萨卡L400项目,他就因为犟脾气收获了一枚“老黄牛”的外号。边沟施工时偶尔会有混凝土溅到已经完成的沥青路面,留下一些斑点痕迹,他发现后立刻要求立即停止施工,要求对施工段的旁边的路面覆盖薄膜,老施工员觉得没必要,年轻人觉得浪费时间,但是他憋足了一口气每天盯在现场看着班组为新修的沥青路面铺上薄膜然后匆匆赶往下一个点。为此,年轻人半是钦佩半是戏虐地暗地里给认死理的他送了这个外号,他听闻后也不生气,打着哈哈和人说:“老黄牛就老黄牛吧,一辈子就做这么一件事当然要做好”。“老黄牛”对自己要求高,对年轻人们的要求也高,每一个小问题发现后他都会在生产调度会上指出,让现场技术员们在高压之下自觉地开始严格掌控质量,现场管理逐渐规范,安全、质量、进度都得到管理方的肯定,赞比亚公路管理局更是组织了两次现场学习交流会,同事都说这是“老黄牛”的功劳,这一次是满满的敬意。

筑路人是人生路上的勇者

说起三十年以路为家的日子,章西福由衷感慨:在路上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人生路漫漫,脚下的路更是漫漫,唯有勇敢才能坚持、唯有专注才能领略到在路上的静好岁月。2013年,交工集团响应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继2007年出海后,凭借良好口碑顺利承接赞比亚项目,急需施工经验丰富的员工出海“征战”,已经年逾五十的他仍不减当年请缨援建青川的勇气与担当,应召出征海外。

出发非洲前,章西福信心满满,筑路多年,没有什么艰苦的环境是他不能克服的。但是语言障碍却给了这个老匠人一个措手不及,“感觉一拳头打在棉花上一样,心有余力不足”谈及最初经历的“水土不服”,章西福仍是深有感触。原来,因为不懂英语,原本三言两语就能交代好的事情就像堵在喉咙口出不来,看着一群当地工人一脸懵懂和委屈,平日温和的章西福说话也会不自觉的大声起来,黑小伙们偷偷给他取了第二个外号“斯咕噜”,寓意“说话大声的老头”。外号经过年轻技术员传到他的耳里后,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既然口语已经是“对牛弹琴”,那就回归肢体语言,他一项项工作内容亲自示范,一遍遍来回纠正。2016年,闹市区一路段需要封闭现场进行路面施工,他在一公里的施工足足来回走了20余遍,才让黑小伙们谙得每一个站位的工作要领,确保了这最难的闹市区施工圆满完成。“在施工现场的时候不记得累,总觉得新人、还是当地人,哪里都不放心,一公里的路上来来回回的走,松下这口气后感觉身体散架了”。回忆这无以言表的难,章西福如是描述,而这只是适应过程中小小的一个事例。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群“黑牛”在老匠人手把手的教授下学会了迅速听懂“琴声”,每天一到现场,简单比划就明白了自己一天的职责。现场交流会上,章西福一分钟部署人员、机械、材料的速度、当地工人娴熟流畅的工作方式,让业主、监理连连伸出大拇指。征服了语言障碍,章西福重新找回了信心,为了加强交流,他还特意找商务专员用中文音译英语的土法子把“安全”“下班”“吃饭”“真棒”等一些常用词记下来。说话不大声了,还会用不太标准的英语鼓励他们,“说话大声的老头”慢慢成为了“黑牛”们的好朋友。

谈及筑路精神,笔者和章西福有着惊人的默契。笔者深感筑路的精神内涵是征服,一条道路从无到有、从泥泞到坚硬,需要征服恶劣的环境、需要征服阻隔的山川河流、更需要自身征服内心的畏惧与迟疑。“筑路是勇者才会选择并能坚持下去的一项工作。”章西福用了一个肯定句式给出了自己的理解,这种坚定,恍若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么炼成中》回答“人的生命应该怎样度过?”,那就是让每一条完成的道路为自己的人生打上勇敢者的标签。

以匠心造匠心

语言障碍虽然征服了,但是这次经历让作为老匠人的章西福深感新的时代在呼唤新的筑路人,新的市场在呼唤新型人才。年轻人流利的英语常常让他歆羡不已,年轻人的青春活力也总是让他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就连笔者借来的“匠心”一说都引起了他的唏嘘感叹,但是年轻人的不拘小节也让他隐隐担忧。

因为负责项目生产施工,很快,章西福就发现了让自己痛心的一幕:沥青路面与周边岔道的接口没有划线施工,虽不影响使用,但是歪歪扭扭的边线像敷衍了事。平时待人很是宽厚的章西福第一次现场“发飙”:“一条道路就是一群筑路人合力完成的一副作品,你们就因为省一点划线的时间而导致所有人的努力都白费!”。年轻的技术员们一个个涨红了脸,整个现场只听到机械轰鸣。“切除,重做!”四个字重重落下,章西福开始指挥工人切除,年轻技术员们再不敢有任何偷懒的心理,严格按照规范切除、划线、重新摊铺,看到小小的接口重做后边线整齐、坡度适中,章西福怒气全消,恍然想起师傅曾经的苦口婆心,暗自责怪自己的冲动。他把技术员集中在阴凉处,悉心教导:“百人同筑一条路,就如同百人同操一杆枪,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一场战争的失败,我们施工没有演习的机会啊!”,年轻人的脸上露出了坚定,“我明白了,师傅……”一声师傅,让章西福措不及防,看着年轻人奔向现场的背影,他隐隐感受到这次交工匠心交接仪式已经完成。此后,所有交接口无一例外全部划线施工,赞比亚项目上下形成“把控工程质量与形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观念,赞比亚“美丽之家”的创建理念中明确“以营地为家、以同事为家人、以工程为家业”,百人共筑一条路的理念深深刻入了每一个员工心中。

2016年、2017年,赞比亚市场区域化初显,每一条道路都成为交工匠心看得见的名片,一个个项目承接、一批批新的交工青年加盟,曾经在非洲阳光下涨红了脸的年轻技术员一跃成为了传承交工匠心的师傅。而章西福依旧是一副墨镜加一顶安全帽的装扮,穿着一件已经被阳光晒得发白的橙色工作服,怀揣着手艺人对作品的执着追求,来回在一线各施工点之间。

三十年,数千个日夜,他把最热血的青春筑进了一条条延伸至远方的高速公路,把最美好的时光留在了路上,将匠心的理念无私传承给一代代交工青年,他的漫漫人生路上没有耀眼的丰功伟绩,有的只是行行复行行的坚持与努力,而他在这条平凡之路上留下的足迹缀成了珍珠,在岁月的华章里风姿绰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