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
要闻
2017年08月16日
积极探索杭海城铁PPP项目新模式

一、上半年新公司新成效

(一)得益“两标并一标”优势,实现预期目标。截至2017年7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1.66亿元,占年度15亿元投资计划的77.7%,占年度30亿元投资目标的38.9%,其中征地拆迁7.5亿元,管线迁改2亿元,临建工程1.2亿元,实体工程0.96亿元。

(二)内部建设抓好“三个到位”。一是公司筹建到位。顺利召开两次股东会和董、监事会,完成公司注册和内设机构审核报批,完成7大类51项制度制订。二是人员招聘到位。开展五批次人才招聘,引进各类专业人才40余名。三是协调资金和银行授信到位。于4月14日前协调第一期资本金20.4亿元到位;于7月中旬成功获得国开行、工行、农行、建行四大银行授信提前审批。

(三)工程推进立足“三大重点”。一是重点力推临建设施。大临工程建设完成拌合站2个、项目部9个、钢筋加工棚7座,全线大临建设标准化工程已达标,于6月底具备实质性开工要求。二是重点力推安全质量管控。建立“四不两直”和多项安全制度,开展各类安全检查,实现安全管控制度化、规范化。三是重点力推征地拆迁。目前征地拆迁工作已基本符合工程建设节点要求。

(四)党建工作强化“三个保障”。一是制度保障。专题部署2017年党建重点工作,制定各项党委工作制度,签订党建工作各类目标责任书。二是廉洁保障。建成“阳光工程”动态管理系统,与海宁市纪监委联合开展“纪企共建”活动。三是群建保障。落实党建带群建要求,开展党建活动5次,努力营造“家”文化氛围。

(五)艰难推进“两大难题”。一是艰难推进法人主体变更难题。在项目公司和海宁方多次沟通,特别是集团领导亲自帮助协调下,建设法人主体变更已于7月下旬获省发改委批准。二是艰难推进初步设计。4月10日-12日省发改委组织初设专家评审,原则同意概算149.67亿元,但之后海宁方化费2个月左右时间对项目的线位和站位进行了11次调整,一直到6月初才稳定设计方案,修编后概算总额为146.38亿元。初设概算修编完成后,海宁方又从6月7日单方聘请第三方咨询机构花费近1个月时间对概算进行审核,于7月3日由海宁市财审中心向项目公司出具了初步审核意见,在送审概算146.38亿元的基础上核减了22.35亿元,核减比例达15.27%。我方在接到审核结果后3天内就向海宁方提出了三方面共39条详细反馈意见,并通过不同层次、不同渠道与海宁方进行协商,但双方分歧较大,虽达成一些共识,但进展依然缓慢。

二、上半年新模式新难题

杭海城际铁路PPP建设项目作为集团乃至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初设概算不能报批,已成为制约整个工程推进的关键瓶颈,影响了后续监理招标、政府对建设用地报批、银行融资合同和施工单位合同签订、“6.28”实质性开工等诸多连带问题。这是我省第一个城际铁路PPP项目碰到的新事物新问题,它既有国家PPP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原因,也有双方经验缺乏、协议谈判欠完整、实施过程未完全履行协议、用传统观念和常规工程思维处理PPP项目等多方面因素造成。

三、下半年破难题保目标

(一)攻坚克难,咬定目标不放松。一是继续与海宁方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沟通,坚持原则和立场,让海宁方回归理性,严格按照建设部颁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概算编制办法》的原则和依据进行审核概算。二是及时向省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概算协商困境和施工压力并阐述依规合法理由,积极做好省发改委协调前的沟通工作。三是及时向各股东报告情况、说明问题,争取尽快达成共识,尽早获得省发改委批复。四是咬定目标任务不放松,努力把推延工期抢回来。

(二)注重创新,打造轨道交通示范项目。把握工程建设领域廉洁风险防控重点,全力抓好“阳光工程”动态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纪企共建”工作体系,确保项目建设合法、资金使用安全、权力运行透明。

(三)党建引领,不断凝聚企业发展合力。抓好党建品牌创新,围绕“家”文化内涵,积极开展党建“双示范”、“党建+”等品牌创建工作,探索建设项目党建工作联动、内部品牌集成、项目品牌联建等新路子。打造“幸福项目部”2.0版。定期开展文体活动,激发群团工作活力。

(四)勇于担当,谋划金义东义乌段前期工作。按照集团要求,积极参与,主动对接,落实该项目前期筹划,认真吸取杭海PPP项目阶段性成果和教训,全力做好项目衔接、前期谈判等各项筹备工作。